2019年7月23日發(fā)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項新的研究中,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UCSD)醫(yī)學院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使用轉錄組學(基因表達的所有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的聚集體)比較了414名臨床診斷、神經病理學上確診的AD患者與一組以社區(qū)為基礎的神經病理學研究中獲得年齡匹配、非癡呆組的人的相關信息。
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H
他們的發(fā)現(xiàn)表明,將蛋白質相互作用與基因擾動結合起來,可以為描述AD相關的分子網絡的變化提供一個全面的框架。
雖然家族性AD有很強的遺傳因素,但散發(fā)性AD(最常見的形式)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且不完全清楚。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和家族史,還包括各種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
許多研究都集中在AD病理的兩個關鍵因素上--淀粉樣蛋白斑塊的積累和大腦中異常的神經原纖維蛋白纏結,這被認為是導致神經元功能障礙和死亡的原因。但科學家們越來越認識到其他因素的相關性和重要性,如炎癥、血液循環(huán)問題和大腦萎縮--所有這些都"與認知能力下降的臨床癥狀有關,并在過去十年中導致了診斷標準的改變,"作者寫道。
該研究通訊作者、UCSD醫(y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Robert Rissman博士表示這項新研究將基因擾動和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分析結合在了一起,最終確定了功能上不同的基因組合簇,揭示了AD表達水平的廣泛變化。這些簇廣泛地對應于突觸傳遞、代謝、細胞周期、細胞存活和免疫反應--所有涉及AD病理的關鍵方面。
"在AD研究中,一個大問題是在正確的時間發(fā)現(xiàn)有風險的病人," Rissman說。"了解可能在特定患者群體中發(fā)生變化的基因網絡,可以幫助簡化臨床試驗招募工作,并減少招募試驗的成本和時間。隨著該領域越來越多地轉向癥狀前疾病,我們需要擴大對構成整個疾病譜系基礎的分子機制的理解。"
參考資料:
Saranya Canchi et al.integrating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Reveals Perturbed functionalNetworks in Alzheimer's Disease,Cell Reports (2019). DOI:10.1016/j.celrep.2019.0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