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小知識
時間:2017-03-14 09:05:33 來源:檢驗微生活 點擊: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肝臟炎性損害,是我國當前流行最廣泛、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
流行特征
由于人群對乙型肝炎普遍易感,所以本病遍及全球。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多屬散發(fā),主要與有無流行、衛(wèi)生習慣、居住條件、人群免疫水平和防治措施等有關。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男性高于女性,兒童高于成人,城市高于農村。4-10歲是發(fā)病的第一高峰,20-40歲是發(fā)病的第二高峰,40歲以上發(fā)病率有所下降。
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傳染源主要為患者及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為血液、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
臨床表現(xiàn)
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發(fā)熱、黃疸,約有半數(shù)患者起病隱匿,在查體中發(fā)現(xiàn)。
預防措施
(一)生活中:預防血液及性接觸傳播、
1、不用未檢測的血液及血制品。
2、到正規(guī)獻血點獻血。
3、不從事男同性戀和宿娼活動。
4、不使用不潔的注射器、穿刺針、針灸針、牙鉆、內窺鏡等介入性醫(yī)療儀器。
5、不使用不消毒的剃須刀、穿耳針、紋身針等進行美容活動。
6、不與乙肝病人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共用牙刷、毛巾、被褥等生活用品,以防接觸性感染。
(二)特異性預防:接種乙型肝炎疫苗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的接種
(一)注意事項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接種環(huán)乙肝疫苗。注射乙肝疫苗前一定要檢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HBsAb)和核心抗體(HBcAb),化驗結果陰性者才可以注射。一般來說,凡未感染過乙肝病毒者都應該注射乙肝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后,只有產(chǎn)生足夠抗體才有預防作用。所產(chǎn)生的足量抗體只能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發(fā)病,對其他類型的病毒性肝炎(如甲、丙、戊、庚肝等)無預防作用。
(二)重點人群
1、新生兒、學齡前兒童,尤其是母親為病毒攜帶者的新生兒。
2、危險人群 包括:接觸乙肝病人的醫(yī)護人員,直接接觸血液、分泌物的醫(yī)護人員,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配偶、家庭成員或密切接觸者。
(三)接種程序
0、1、6月免疫程序:以第一針的注射時間為0(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注射第一針),第一針后1個月注射第二針,第一針后6個月注射第三針。
(四)接種后免疫力維持時間
乙肝疫苗接種后并不能終生保護機體免受乙肝病毒的威脅。隨著時間的推移,表面抗體的滴度會逐漸下降,當?shù)味冉抵帘Wo值以下時,將不再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因此,為保證預防效果,接種乙肝疫苗后,應定期抽血檢測乙肝五項,若乙肝表面抗體呈陽性,說明接種成功,同時還應查乙肝表面抗體滴度。
1、若乙肝表面抗體滴度最高值僅為10~100mIU/ml,最好在6個月后復種一次。
2、乙肝表面抗體滴度最高值為101~1000mIU/ml,應于首次接種后1~2年內復測乙肝表面抗體。
3、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在1001~10000mIU/ml,應在2~4年內復測。
4、當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大于10000mIU/ml,可在4~6年內復測。
5、當發(fā)現(xiàn)乙肝表面抗體滴度低于10mIU/ml時應復種,復種仍按初種的劑量和時間方案進行。
(五)意外接觸乙肝病毒后
1、對未接種過乙肝疫苗的接觸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時內),然后接種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一周后)。
2、如果接觸者已接種過疫苗,但未經(jīng)全程免疫,應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免疫程序補上全程免疫。
3、接種過疫苗,并已產(chǎn)生表面抗體的接觸者,應根據(jù)抗體水平而定。若抗體水平足夠,可不必處理,不夠則應加強注射1針疫苗。如果初次免疫無應答者應盡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一針。
(六)接種后未產(chǎn)生抗體怎么辦
1、有些人抗體產(chǎn)生較晚,被稱為應答遲緩。對此可加注1~2針,或重新接種疫苗,并適當增加劑量。
2、可采用0、1、2、12個月的免疫程序。
3、可在接種乙肝疫苗的同時合用小劑量的白細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對乙肝疫苗的免疫應答,可配合使用。
家有乙肝患者飲食起居應注意
1、乙肝患者應積極治療,認真調養(yǎng),早日康復。
2、家庭成員檢測乙肝五項后,符合條件者應接種疫苗。
3、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
4、夫妻生活時配偶需采取措施預防:如使用安全套等。
5、當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動員家庭的其他成員主動檢測乙肝血清標志物和肝功能,如各項指標均正常,應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不宜接種乙肝疫苗的人群
1、乙肝患者應積極治療,認真調養(yǎng),早日康復。
2、家庭成員檢測乙肝五項后,符合條件者應接種疫苗。
3、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
4、夫妻生活時配偶需采取措施預防:如使用安全套等。
5、當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動員家庭的其他成員主動檢測乙肝血清標志物和肝功能,如各項指標均正常,應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流行特征
由于人群對乙型肝炎普遍易感,所以本病遍及全球。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多屬散發(fā),主要與有無流行、衛(wèi)生習慣、居住條件、人群免疫水平和防治措施等有關。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男性高于女性,兒童高于成人,城市高于農村。4-10歲是發(fā)病的第一高峰,20-40歲是發(fā)病的第二高峰,40歲以上發(fā)病率有所下降。
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傳染源主要為患者及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為血液、性接觸、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
臨床表現(xiàn)
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瀉及腹脹,部分病例有發(fā)熱、黃疸,約有半數(shù)患者起病隱匿,在查體中發(fā)現(xiàn)。
預防措施
(一)生活中:預防血液及性接觸傳播、
1、不用未檢測的血液及血制品。
2、到正規(guī)獻血點獻血。
3、不從事男同性戀和宿娼活動。
4、不使用不潔的注射器、穿刺針、針灸針、牙鉆、內窺鏡等介入性醫(yī)療儀器。
5、不使用不消毒的剃須刀、穿耳針、紋身針等進行美容活動。
6、不與乙肝病人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共用牙刷、毛巾、被褥等生活用品,以防接觸性感染。
(二)特異性預防:接種乙型肝炎疫苗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的接種
(一)注意事項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接種環(huán)乙肝疫苗。注射乙肝疫苗前一定要檢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體(HBsAb)和核心抗體(HBcAb),化驗結果陰性者才可以注射。一般來說,凡未感染過乙肝病毒者都應該注射乙肝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后,只有產(chǎn)生足夠抗體才有預防作用。所產(chǎn)生的足量抗體只能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發(fā)病,對其他類型的病毒性肝炎(如甲、丙、戊、庚肝等)無預防作用。
(二)重點人群
1、新生兒、學齡前兒童,尤其是母親為病毒攜帶者的新生兒。
2、危險人群 包括:接觸乙肝病人的醫(yī)護人員,直接接觸血液、分泌物的醫(yī)護人員,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配偶、家庭成員或密切接觸者。
(三)接種程序
0、1、6月免疫程序:以第一針的注射時間為0(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注射第一針),第一針后1個月注射第二針,第一針后6個月注射第三針。
(四)接種后免疫力維持時間
乙肝疫苗接種后并不能終生保護機體免受乙肝病毒的威脅。隨著時間的推移,表面抗體的滴度會逐漸下降,當?shù)味冉抵帘Wo值以下時,將不再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因此,為保證預防效果,接種乙肝疫苗后,應定期抽血檢測乙肝五項,若乙肝表面抗體呈陽性,說明接種成功,同時還應查乙肝表面抗體滴度。
1、若乙肝表面抗體滴度最高值僅為10~100mIU/ml,最好在6個月后復種一次。
2、乙肝表面抗體滴度最高值為101~1000mIU/ml,應于首次接種后1~2年內復測乙肝表面抗體。
3、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在1001~10000mIU/ml,應在2~4年內復測。
4、當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大于10000mIU/ml,可在4~6年內復測。
5、當發(fā)現(xiàn)乙肝表面抗體滴度低于10mIU/ml時應復種,復種仍按初種的劑量和時間方案進行。
(五)意外接觸乙肝病毒后
1、對未接種過乙肝疫苗的接觸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時內),然后接種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一周后)。
2、如果接觸者已接種過疫苗,但未經(jīng)全程免疫,應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免疫程序補上全程免疫。
3、接種過疫苗,并已產(chǎn)生表面抗體的接觸者,應根據(jù)抗體水平而定。若抗體水平足夠,可不必處理,不夠則應加強注射1針疫苗。如果初次免疫無應答者應盡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一針。
(六)接種后未產(chǎn)生抗體怎么辦
1、有些人抗體產(chǎn)生較晚,被稱為應答遲緩。對此可加注1~2針,或重新接種疫苗,并適當增加劑量。
2、可采用0、1、2、12個月的免疫程序。
3、可在接種乙肝疫苗的同時合用小劑量的白細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對乙肝疫苗的免疫應答,可配合使用。
家有乙肝患者飲食起居應注意
1、乙肝患者應積極治療,認真調養(yǎng),早日康復。
2、家庭成員檢測乙肝五項后,符合條件者應接種疫苗。
3、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
4、夫妻生活時配偶需采取措施預防:如使用安全套等。
5、當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動員家庭的其他成員主動檢測乙肝血清標志物和肝功能,如各項指標均正常,應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不宜接種乙肝疫苗的人群
1、乙肝患者應積極治療,認真調養(yǎng),早日康復。
2、家庭成員檢測乙肝五項后,符合條件者應接種疫苗。
3、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
4、夫妻生活時配偶需采取措施預防:如使用安全套等。
5、當知道自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動員家庭的其他成員主動檢測乙肝血清標志物和肝功能,如各項指標均正常,應及時接種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