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兩個問題:第一,無論收縮壓舒張壓均增高、還是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或單純舒張期高血壓,均應積極干預生活方式,特別是限制熱量攝入、增加運動、控制體重、限鹽、限酒、生活規(guī)律、精神放松。改善生活方式適用于所有人,無論有無高血壓。其次,迄今為止,尚無專門針對單純舒張期高血壓的隨機化臨床試驗。雖然國內(nèi)外相關指南均建議對此類患者予以藥物治療,但其臨床研究證據(jù)并不充分。正因如此,使得這一話題更具爭議性。
就診室血壓測量而言,主要涉及三個參數(shù),即收縮壓、脈壓、舒張壓,其中收縮壓與舒張壓是診斷高血壓的依據(jù)。早期的臨床研究曾將舒張壓作為入選患者與觀察療效的主要參數(shù),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退伍軍人協(xié)作研究(JAMA. 1967;202:116)與著名的HOT研究(Lancet. 1998;351:1755)。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收縮壓和脈壓與高血壓患者預后關系更為密切,因此在隨后的臨床研究中更多地關注了收縮壓。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收縮壓與脈壓的臨床意義明顯高于舒張壓。那么,對于臨床上甚為常見的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經(jīng)過生活方式干預血壓未能得到滿意控制,是否應該予以藥物治療?或許多數(shù)專家會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有何證據(jù)支持這種做法?還有一個類似問題:年齡與其他基線特征相似的兩位患者,其血壓分別為130/100 mmHg與130/70 mmHg,哪位患者的心血管風險更高?(雖然前者舒張壓高,但后者脈壓更大,既然脈壓比舒張壓對預后的影響更大,是否意味著前者預后更好?)
1995年發(fā)表的一項納入1560例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Hypertension.1995;26:377),與收縮舒張期高血壓或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相比,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預后良好;另一項納入3267例高血壓患者長期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死亡率無明顯增高(Arch Intern Med. 2000;160:3301);Ohasama研究中對1913例高血壓患者隨訪8年,結果顯示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與血壓正常者相同(Arch Intern Med. 2000;160:3301);Honolulu心臟研究對8006例男性高血壓隨訪20年發(fā)現(xiàn),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臨床預后顯著好于其他高血壓患者(Stroke. 1995;26:25);類似的研究還可以列舉很多。這些研究似乎提示,單純舒張壓增高的患者臨床預后良好,并且目前缺乏可靠證據(jù)證實對于此類患者進行降壓藥物治療可使其獲益。
當然,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更多見于中青年,與其他高血壓患者相比更為年輕,這可能是其預后相對較好的原因之一,但這能做為其應用藥物治療的依據(jù)嗎?
在臨床上,遇到單純舒張期高血壓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預無效的情況下我會給予藥物治療。但我選擇藥物治療的唯一理由是“高血壓有害、應該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