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學”一詞起源于1987年,這個專業(yè)術語被劃分在“測序以及信息分析的新興學科”,這個新興學科是來源于計算機學科和分子、細胞生物、遺傳學的交叉,這一專業(yè)術語的創(chuàng)造者是Thomas H. Roderick,他是在貝塞斯達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期間首次提出這個名稱。
基因組學投資——形勢一片大好
直至2012年,美國政府已經(jīng)在基因組學上投資了145億,且風投資金也日益增加。對72家基因組學風投企業(yè)調查顯示,2006-2012年,總投資額逐年增加。盡管投資項目的數(shù)量從2011年的22個減少到了2012年的16個,但基因組學的平均投資額卻增長了940萬,這表明對于許多公司來說,基因組學投資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一旦打贏這場戰(zhàn)役,則收獲頗豐。
在72家風投企業(yè)中, 38家公司主要是通過提供研究服務和設備來獲利,其它公司則是通過健康和農業(yè)應用,包括診斷、藥物研發(fā)、微生物基因組學、癌癥基因組學、農業(yè)基因組學來獲利。2005-2012年間,美國吸引了17億的資金投入,其中加利福利亞最受投資公司青睞,吸引了10.9億資金投入,而歐洲則僅有2.13億資金投入。2012年共計16個風投項目,其中12個都有至少一家基因組學公司,說明基因組學是健康風險投資的一部分。例如,谷歌公司就投資了三家基因組學公司:DNAnexus、Foundation Medicine、23andMe。
為何風投企業(yè)偏好基因組學?關鍵在于其廣泛應用、飛速發(fā)展和高稅收潛力
廣泛應用
基因組學在農業(yè)、畜牧業(yè)、祖先起源、法醫(yī)取證、生物能源、藥物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2013年,Monsanto公司和Synthetic Genomics Inc公司合作,運用基因組學技術,改善了農作物的產(chǎn)量并且防止了疾病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蚪M學還可以應用于探索人類祖先的起源并通過個性化的DNA分析追蹤個人的血統(tǒng)來源。2014年3月,23andMe公司就提供了針對個人的遺傳測試,已經(jīng)檢測了近65萬人的基因型。
基因組學在藥物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可觀。通過鑒別病患的基因突變,醫(yī)生就能得知某種治療方式的利弊?;蚪M學信息的臨床應用需要五個步驟,了解基因組的結構、了解基因組生物學特性、疾病相關生物學、藥物科學的進步以及醫(yī)療保健效力的進一步提升。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大約60個基因與臨床治療有關。例如,BRCA基因突變的婦女有80%的可能性患有乳房癌,因此可以進行乳房切除術進行早期預防。
飛速發(fā)展
基因組學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特性在于其飛速的發(fā)展,當然這得益于人類基因組計劃(HGP)。HGP開始于1990年,于2003年劃上圓滿的句號,它是一個國際性科學研究,旨在完全描繪出包含30億個堿基對的人類基因組。HGP之后,許多其它復雜生物(例如雞、鼠。兔、黑猩猩、狗等)的序列也逐一被測定。此外,有關人類基因組的其它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得開展,例如:ENCODE,旨在發(fā)現(xiàn)人類基因組的功能基礎;1000Genomes,旨在發(fā)現(xiàn)人類基因組的多樣性;Cancer Genome Atlas,旨在發(fā)現(xiàn)基因突變與癌癥的關系,等等。
DNA測序技術是基因組學的基本原理,它的發(fā)展十分迅速。人類基因組序列測定需要13年,花費30億,而今天,只需要1天、1000美元。DNA測序費用的下降恰恰是測序技術不斷改進的最直觀體現(xiàn)。
全基因組測序費用呈逐年下滑趨勢
我們對于疾病的知識,包括由單個基因引發(fā)的罕見疾病以及多個基因導致的復雜疾病,也都隨著基因組學的發(fā)展而更進一步。8400種單基因疾病中,約有5100種疾病已經(jīng)有確定的致病基因。GWAS協(xié)會指出,許多復雜疾病的相關基因,例如2型糖尿病、阿爾茨海默氏癥、孤獨癥、乳腺癌,也都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因此基于這些的基因檢測可以應用到診斷領域。
基因組學很快也會應用于臨床領域。2013年11月19日,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開放 Illumina MiSeqDX測序儀作為診斷設備投入市場。FDA聲稱,下一代測序技術會更加易于醫(yī)生使用,讓醫(yī)生更加清楚得了解病人的基因組成,有助于診斷疾病和鑒別誘發(fā)疾病的因素。
高稅收潛力
基因組學風險投資最受矚目的還是在于它的高稅收潛力。據(jù)報道,HGP中每投入1美元便能引發(fā)178美元的經(jīng)濟效應。1988年起,美國政府在HGP中投入的145億美元產(chǎn)生了9650億美元的經(jīng)濟影響、2930億美元的個人總盈利以及自2010年以后1690億美元的經(jīng)濟輸出增長。就2012年一年時間,與基因組學有關的研究發(fā)展和商業(yè)化活動產(chǎn)生了650億美元的經(jīng)濟效應、15.2314萬個工作機會以及180億美元的個人盈利。
一些基因組學的風投公司已經(jīng)有出色的表現(xiàn)。例如,產(chǎn)前診斷DNA測序、無創(chuàng)篩查,即通過母親的血液檢測來判斷未出生嬰兒是否患有遺傳性疾病的可能,這也被 MIT Technology Review雜志評為“2013十大突破技術”之一。包括 Ariosa, 北京貝瑞何康, 華大基因, LifeCodexx/GATX, Natera, Sequenom 和 Verinata在內的至少七家公司已經(jīng)運用此項技術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產(chǎn)前測試項目。以Ariosa為例,它的測試價格是795美元,并且自2012年5月到2013年9月,它已經(jīng)賣出了近15萬個測試,換句話說,它在短短的16個月內已經(jīng)通過這個測試技術盈利1.2億美元。
總體來說,基于其廣泛應用、飛速發(fā)展以及高稅收潛能,基因組學的確是一個潛在的投資商機。
參考文章:
1. McKusick V, Ruddle F (1987) A new discipline, a new name, a new journal. Genomics 1: 1.
2. Kuska B (1998) Beer, Bethesda, and biology: how “genomics” came into being. J Natl Cancer Inst 90: 93.
3. Battelle (2013) The impact of genomics on the US economy.
4. Wuster A (2012) How bad a year has 2012 actually been for genomics investments? : Seqonomics.blogspot.com.
5. Wuster A (2012) How do genomics companies make money? : Seqonomics.blogspot.com.
6. Wuster A (2012) Who is the most attractive? : Seqonomics.blogspot.com.
7. Wuster A (2012) Which VCs are most active in genomics? : http://seqonomics.blogspot.com.
8. (2013) As Deal Growth Stagnates, Are Venture Capitalists Over Genomics? : http://www.cbinsights.com/.
9. Ginsburg G (2014) Medical genomics: Gather and use genetic data in health care. Nature 508: 451-453.
10. Green ED, Guyer MS (2011) Charting a course for genomic medicine from base pairs to bedside. Nature 470: 204-213.
11. Laine S (2013) FDA allows marketing of four “next generation” gene sequencing devices. http://www.fda.gov: FDA NEWS RELEASE.
12. Research UfM, Technology B (2013) The Impact of Genomics on the U.S. Economy.
13. Wuster A (2013) How is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getting on? : http://seqonomics.blogspot.com.